在龍泉青瓷藝人梅紅玲的工作室里,一件青瓷牛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。這匹不過一方鎮紙大小的瓷牛,從尖銳的牛角到遒健的牛尾,全身細節栩栩如生。龍泉青瓷歷經千年, 這是第一件借助3D打印技術制作的作品。
在龍泉青瓷藝人梅紅玲的工作室里,一件青瓷牛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。這匹不過一方鎮紙大小的瓷牛,從尖銳的牛角到遒健的牛尾,全身細節栩栩如生。龍泉青瓷歷經千年, 這是第一件借助3D打印技術制作的作品。
梅紅玲介紹,傳統的方法,制作雕塑要摶泥、塑型,考驗工匠的用刀和對泥土濕度的把握。而這件牛雕是通過三維掃描原件,電腦數據成型,3D打印樹脂模型,然后制模燒制而成的。現代制造工藝承擔了過去手工塑型制模的整個過程。
麗水引進3D打印技術率先在青瓷等本地傳統文化產業上嘗試應用,帶動產業轉型升級。木制玩具、汽車配件加工制造等當地優勢產業,也在考慮利用3D打印技術。麗縉產業園已與亞洲制造業協會簽訂協議,在園內建立3D打印技術研發中心,推動五金科技產業發展。
麗水學院工學院副院長葉曉平教授說,市科技局和麗水學院共建快速制造技術服務中心,從德國和美國引進了先進3D打印設備,可以通過掃描獲取或自行設計三維模型,再以樹脂、塑料等材料打印成固態立體物件。
3D打印技術被視為一次全新的產業革命,正在深刻改變傳統制造業的面貌。拿青瓷的制造來說,一件人物肖像雕塑,過去手工制作可能要耗費一個月時間,通過3D掃描打印,幾個小時就能完成,生產流程大大縮短。3D打印成品與原型相比分毫不差,還能任意變化大小。梅紅玲說,已經有博物館與她聯系,希望將館藏名貴文物通過3D打印技術制成等比例縮小的青瓷雕塑,作為紀念品出售。
龍泉市青瓷寶劍產業局局長盧士俊說,龍泉青瓷產業目前的一大發展短板在于,除了大師的作品,具有一定附加值和文化內涵、面向一般消費者的青瓷產品較為匱乏。“青瓷大師的杰作構成了產業金字塔的頂端,廉價的日用杯、碗是金字塔的底座,但是一個堅實的中端卻尚未成型。”
3D打印技術帶來成倍提升的制造效率,以及手工無法實現的工藝精度,有望填補龍泉青瓷這一短板。“如今,歷史文物、人物肖像、山水風光等題材,都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塑型建模,并且大批量復制生產。這些作品將突破青瓷傳統造型,極大地豐富藝術形態。現代制造技術和藝術價值的結合,能使青瓷吸引更廣大消費者,為產業創造更大利潤。”葉曉平說。